cst離散端口阻抗和波導端口阻抗存在困惑?
有帖子說CST里用波導端口不需要定義端口阻抗,波導端口會自動的與所需仿真的模型匹配。萬一模型的輸入阻抗不是50歐姆,那么做出實物后用平時我們常用50歐姆的同軸接頭測試,矢網測的結果會不會與仿真結果不對應?有帖子說是對應的,說實物測試用的50歐姆同軸接頭是與仿真控制器里的Normalize to fixed impedance 那50 Ohms相對應。這個是不是真的?
如果是這樣,那在cst里如果用離散端口仿真,離散端口設置Impedance那里的50 Ohms又怎么解釋呢?
我覺得,如果設計的傳輸線結構特征阻抗不是50歐,那無論接上仿真中的50歐波導端口,還是實際的50歐接頭,都會有阻抗不連續(xù),都會產生反射。離散端口的50歐指內阻,它模型上就是集總參數(shù)元件加上理想導線,是個簡化模型。
我還是不是很能理解。如果離散端口那50歐是端口阻抗?那與真控制器里的Normalize to fixed impedance 那50 Ohms有些什么區(qū)別?
你看看離散端口幫助中的解釋吧。它不是什么“端口阻抗”的概念,就是內阻,回想一下中學物理電學中學的有內阻電流源、電壓源,離散端口就是這種東東,是一種路的近似模型。在與結構相連的時候,是有邊緣效應的,導致算出的S參數(shù)不準,這個help里都有說明。
改變這個內阻的值似乎對S參數(shù)仿真結果影響很大啊,到底這個值是多少為準
肯定有影響啊,就算是個中學物理電路,你改變電源內阻,也會有影響啊。
算S參數(shù)要想準一些,還是用波導端口吧,離散端口不是干這個的。
多看看幫助。
那意思是 仿真控制器里的Normalize to fixed impedance 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指端口阻抗?
Normalize to fixed impedance是*要設置成*端口阻抗,而非*就是*端口阻抗,我認為。
這樣子啊,是不是如果不選中此項,S參數(shù)就默認歸一化到50歐?
S-parameter settings frame
Normalize to fixed impedance: S-Parameters are always normed to a reference impedance. You may either select to norm them to the calculated impedance of the stimulation port or you may specify a number of your choice.
應該默認就是歸一化到端口阻抗,除非自己另行指定